一、项目实施背景
中国是汽车行业目前成长最块的市场之一。而高水平技术人才的缺乏却造成了一个严重的瓶颈,将会影响到以后的发展,因为这会导致无法确保车辆能够得到适当的保养和维修。这一点在奥迪、宝马、戴姆勒、保时捷和大众等德国汽车生产商所面向的高端市场中尤为突出,而且未来也将成为整个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的问题。
随着新技术的引进,这一状况还将继续恶化。特别是驱动技术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这对于合格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因而也对中国的职业教育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
要迎合这项需求就必须开发出新的职业教育方案。根据德国企业的估计,如果中国的职业体系不能提高相应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将无法在中短期内满足德国汽车工业对合格专业人才的需求。
有部分德国汽车生产商在他们的生产场所中实施了广泛的培养培训措施,这些企业内部的培养培训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必需的质量标准。然而这种个别生产商的行为无法满足整个后市场的修理人员(汽车机电工)的培养培训需求。
因此,德国汽车生产商希望开发统一的培养培训标准,并同时与教育部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共同组成战略联盟,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使培养培训标准能够得到国家的承认以及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二、项目合作目标
2010年9月l6日和17日,协议各方曾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一次研讨会,对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达成了以下一致意见,要求进行一种基于能力的统一培养培训,这种培养培训应以汽车市场为导向,并且必须不断加以调整,以适应汽车市场的发展。
2011年初,鲁昕副部长代表教育部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和五大汽车制造商签署协议,共同启动中德汽车机电合作项目,协议的目标则是促进在中国职业教育体系下的所有职业教育学校中,统一开发和实施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计划,并提供范例。
三、项目合作范围
该项目共计选拔25所试点学校,每所学校1个试点班,每班30人;每所学校4名教师。
四、项目组织机构
项目的组织机构如图1所示。

图1 中德SGAVE项目组织机构图
五、项目合作方式
在合作的组织和开展过程中,应集中所有参与本计划的能力和经验。参与方商定采取一种职责划分明确、具有行动能力的项目管理结构。将设置一个指导委员会以协助项目管理,协调中德两国所有参与方的利益以及作出战略性决策。该指导委员会中的工作人员将由参与方共同任命。
各方的工作职责为:
①德国汽车生产商为培养培训标准的开发提供其专业能力。他们提出自己的需求和设想。
②教育部作为专业职能部门,对课程大纲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同时根据与汽车机电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有关的需求形势做出反应,并推动培养培训的发展。
③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依照双方主要行动主体的需求,发挥中间人和主持人的作用。它们承担项目协调工作,建议培训过程、参与评估工作,并且为主要行动主体提供咨询服务。
六、项目实施内容
中德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十个方面,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中德SGAVE项目工作内容构成图
1)工作包1、2
工作包1、2负责项目合作学校在全国的分布和具体学校确定。2012年7月,工作包1、2根据陕西汽车保有量、大众等品牌汽车在陕的市场份额、陕西的地理位置等情况,决定在这里寻找一家项目合作学校。对比信息,我院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挂帅迎接验收考察。随后,由戴姆勒奔驰公司的职业教育专家王亮先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应用与服务分会的汽车专业专家朱军先生和GIZ的职业教育专家Katrin Schulz女士组成的评估小组,进校评估考察。通过院方汇报、现场考察汽车专业相关教学设施、院长访谈、汽车专业示范课、应届汽车专业毕业生理论考试和汽车系老师专业课理论考试等环节,我校最终在所有申报学校中胜出。
2)工作包3
工作包3负责组班工作。为保证实验班学生的质量,工作包3专门制定了学生遴选标准。具体遴选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中德SGAVE实验班学生遴选流程
目前,我校已按遴选流程要求,组建了5届实验班。图4、图5、图6、图7为学生遴选过程图片。

图4 SGAVE项目宣讲

图5 学生遴选理论考试

图6 学生遴选实操作品

图7 学生遴选面试现场
3)工作包4
工作包4负责根据中国的现状制定出符合德国制造商要求的教学大纲。该大纲突出了客户导向、能力导向、行动导向的原则,采用了校企交替、共同育人的方式。
(1)课程构成
课程内容共有八个学习领域,分别由相应的学习情境构成。八个领域具体为学习领域1:汽车及其系统的维护与保养;学习领域2:发动机机械机构的诊断与维修;学习领域3:电气系统和能量/起动系统的诊断与维修;学习领域4:发动机管理系统的诊断与维修;学习领域5:传动系的诊断与维修;学习领域6:行驶与操纵系统的诊断与维修;学习领域7:替代燃料驱动系统的诊断与维修;学习领域8:维修站中的沟通与互动。每个学习领域有若干学习情境,共43个学习情境。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对应情况如图8所示。
针对“汽车机电工程师”的资格培训图表(中国) |
学习情境 |
学习领域1 汽车及其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
学习领域2 发动机机械机构的诊断与维修 |
学习领域3 电气系统和能量/起动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
学习领域4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
学习领域5 传动系的诊断与维修 |
学习领域6 行驶与操作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
学习领域7 替代燃料驱动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
学习领域8 维修站中的沟通与互动 |
1 |
准备将新车交付客户 |
检测、诊断、拆卸、安装和维修基础发动机 |
检测、升级、诊断和维修电气/电子电路 |
检测、诊断和维修废气排放系统 |
检测、诊断和维修发动机与传动系之间的连接系统 |
检测、诊断和维修车轮与轮胎 |
遵守安全规定,对高压设备进行操作 |
与客户沟通与互动 |
2 |
按照制造商的规定进行包养 |
检测、诊断和维修发动机的配气结构 |
检测、升级、诊断和维修照明系统 |
检测、诊断和维修燃料供给系统 |
检测、诊断和维修手动变速箱 |
检测、诊断和维修转向系统 |
诊断并排除电气化驱动系统的故障/问题 |
与上级沟通与互动 |
3 |
根据法律法规检测车辆 |
检测、诊断和维修冷却系统 |
检测、升级、诊断和维修信号设备 |
检测、诊断和维修汽油发动机的混合气制备与点火系统 |
检测、诊断和维修不同的自动变速箱 |
检测、诊断和维修车轮悬架 |
诊断并排除天燃气驱动系统的故障/问题 |
与同事/学院的沟通与互动 |
4 |
对二手车的处理工作 |
检测、诊断和维修机油供应系统 |
检测、诊断和维修舒适系统 |
检测、诊断和维修柴油发动机的混合气制备与预热系统 |
检测、诊断和维修分动器与差速器及其传动元件 |
测量和调节四轮定位 |
|
在进行委托书处理工作时的沟通与互动 |
5 |
|
|
检测、诊断和维修空调系统 |
检测、诊断和维修增压系统 |
|
检测、诊断和维修弹簧与减震系统 |
|
|
6 |
|
|
检测、诊断和维修起动和能量供应系统 |
诊断并排除起动/停止系统的故障/问题 |
|
检测、诊断和维修制动系统 |
|
|
7 |
|
|
检测、诊断和维修安全系统 |
|
|
|
|
|
8 |
|
|
检测、诊断和维修联网系统 |
|
|
|
|
|
9 |
|
|
读取、分配和更新控制单元配置及软件版本 |
|
|
|
|
|
10 |
|
|
检测、诊断和维修诸如CAN、LIN、MOST等数据传输系统 |
|
|
|
|
|
11 |
|
|
检测、诊断和维修驾驶员辅助系统 |
|
|
|
|
|
12 |
|
|
检测、加装、诊断和维修信息娱乐系统 |
|
|
|
|
|
图8 中德SGAVE项目课程构成图
每个学习情境中有若干个客户委托,共121个,客户委托具体分布见表1。表2为第一学期客户委托的名称。每学期各学习领域课时安排见表3。
表1 客户委托按学期分布一览表
学期计划(客户委托一览表) |
|
学习领域1 |
学习领域2 |
学习领域3 |
学习领域4 |
学习领域5 |
学习领域6 |
学习领域7 |
学习领域8 |
学期1 (280学时,100%) |
客户委托I1-1 |
客户委托I2-1 客户委托I2-2 客户委托I2-3 客户委托I2-4 客户委托I2-5 |
客户委托I3-1 客户委托I3-2 客户委托I3-3 客户委托I3-4 客户委托I3-5 客户委托I3-6 |
客户委托I4-1 |
客户委托I5-1 |
客户委托I6-1 客户委托I6-2 客户委托I6-3 |
|
客户委托I8-1 客户委托I8-2 客户委托I8-3 客户委托I8-4 |
学期2 (360学时,100%) |
客户委托II1-1 客户委托II1-2 客户委托II1-3 |
客户委托II2-1 客户委托II2-2 客户委托II2-3 |
客户委托II3-1 客户委托II3-2 客户委托II3-3 客户委托II3-4 客户委托II3-5 客户委托II3-6 |
客户委托II4-1 客户委托II4-2 客户委托II4-3 客户委托II4-4 客户委托II4-5 |
客户委托II5-1 客户委托II5-2 客户委托II5-3 |
客户委托II6-1 客户委托II6-2 |
客户委托II7-1 |
客户委托II7-1 客户委托II7-2 客户委托II7-3 |
学期3 (480学时,100%) |
|
客户委托III2-1 客户委托III2-2 客户委托III2-3 客户委托III2-4 客户委托III2-5 客户委托III2-6 客户委托III2-7 客户委托III2-8 客户委托III2-9 |
客户委托III3-1 客户委托III3-2 客户委托III3-3 客户委托III3-4 客户委托III3-5 客户委托III3-6 客户委托III3-7 客户委托III3-8 客户委托III3-9 |
客户委托III4-1 客户委托III4-2 客户委托III4-3 客户委托III4-4 客户委托III4-5 客户委托III4-6 客户委托III4-7 |
客户委托III5-1 客户委托III5-2 客户委托III5-3 客户委托III5-4 客户委托III5-5 |
客户委托III6-1 客户委托III6-2 客户委托III6-3 |
客户委托III7-1 |
客户委托III8-1 客户委托III8-2 |
学期4 (480学时,100%) |
|
客户委托IV2-1 客户委托IV2-2 |
客户委托IV3-1 客户委托IV3-2 客户委托IV3-3 客户委托IV3-4 客户委托IV3-5 客户委托IV3-6 客户委托IV3-7 客户委托IV3-8 客户委托IV3-9 客户委托IV3-10 客户委托IV3-11 客户委托IV3-12 客户委托IV3-13 客户委托IV3-14 客户委托IV3-15 |
客户委托IV4-1 客户委托IV4-2 客户委托IV4-3 客户委托IV4-4 客户委托IV4-5 |
客户委托IV5-1 客户委托IV5-2 客户委托IV5-3 客户委托IV5-4 客户委托IV5-5 客户委托IV5-6 客户委托IV5-7 客户委托IV5-8 |
客户委托IV6-1 客户委托IV6-2 客户委托IV6-3 客户委托IV6-4 |
客户委托IV7-1 客户委托IV7-2 客户委托IV7-3 |
客户委托IV8-1 |
学期5 (700学时,100%) |
企业 |
学期6 (700学时,100%) |
企业 |
表2 第一学期中的客户委托书一览表
客户委托代号 |
客户委托名称 |
KA I1– 1 |
解释一辆汽车的总成 |
KA I2– 1 |
召回-降低机油消耗 |
KA I 2 – 2 |
更换齿形皮带 |
KA I 2 – 3 |
排除工作液损耗问题 |
KA I 2 – 4 |
冷却系统的冬季检查 |
KA I 2 – 5 |
更换机油 |
KA I3– 1 |
制作维修线束 |
KA I 3 – 2 |
车内照明延时系统损坏 |
KA I 3 – 3 |
对车灯进行冬季检查 |
KA I 3 – 4 |
信号设备的系统检查 |
KA I 3 – 5 |
汽车仅通过起动辅助装置起动 |
KA I 3 – 6 |
高电压汽车起动问题 |
KA I4– 1 |
排气装置不密封 |
KA I5– 1 |
离合器打滑 |
KA I6– 1 |
改装车轮/轮胎 |
KA I 6 – 2 |
行驶性能不稳定 |
KA I 6 – 3 |
制动摩擦片磨损指示灯亮起 |
KA I8– 1 |
完成维修工作后真皮座椅脏污 |
KA I 8 – 2 |
汽车清洁 |
KA I 8 – 3 |
维修高电压汽车上的空调系统 |
KA I 8 – 4 |
常规维护/保养 |
表3 每学期各学习领域课时安排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总 学时 |
学时分配 |
第一 学期 |
第二 学期 |
第三 学期 |
第四 学期 |
1 |
汽车及其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
16 |
4 |
12 |
|
|
2 |
发动机机械机构的诊断与维修 |
210 |
60 |
64 |
70 |
16 |
3 |
电气系统和能量/起动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
364 |
64 |
72 |
102 |
128 |
4 |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
198 |
14 |
68 |
72 |
44 |
5 |
传动系的诊断与维修 |
220 |
20 |
64 |
60 |
76 |
6 |
行驶与操纵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
200 |
48 |
52 |
48 |
52 |
7 |
替代燃料驱动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
34 |
4 |
12 |
6 |
12 |
8 |
维修站中的沟通与互动 |
118 |
66 |
16 |
26 |
8 |
合 计 |
1360 |
280 |
360 |
384 |
336 |
(4)总体课时安排
在总体课时安排上突出了校企一体、交替培训、共同育人的特点。具体安排如图9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第一、二学期完全在学校学习(培训),从第三学期开始要进企业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并且在企业的时间逐渐增加。

图9 学校企业培训时间关系
4)工作包5
工作包5负责的是教师培训的内容。教师培训分为三部分,包括准备性培训、赴德国培训和国内再培训。具体安排如图7-20所示。
通过国内外三个阶段的培训和两次认证考核,教师基本都能掌握该项目的内容、特点、总体安排、实施方案等,尤其是能掌握行动导向、客户导向、问题导向的教学组织方法。通过新的教学法的实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生养成了自己制定工作计划、自己探究相关知识、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自我学习习惯,独立工作的能力得到提升,团结协作的意识得到了加强。
5)工作包6
工作包6的工作内容是学生的企业培训组织。该工作包为企业培训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规范。它要求每个企业必须有培训负责人负责管理学生的企业培训工作、保证企业实习是按课程大纲来执行的、实习必须签订三方协议、学生实习必须轮岗、实习结束时必须出具培训证明等等。
6)工作包7
工作包7负责制定教学设施设备标准,并为需要增加教学设施设备的学校提供支持。
7)工作包8
工作包8负责依据中德项目的学生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制定学生认证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
8)工作包9
为促进中德机电维修合作项目在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包9在德国聘请了专门的咨询机构(MTO心理研究和咨询有限公司)开发了“学院评审标准目录”(评审指标体系),每年对项目学校按标准目录进行评审,以便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从而保证项目在学院的顺利推进。图10为专家对我校进行评审。

图10 评审会现场
9)工作包10
工作包10负责中德职业教育机电维修合作项目在全国的推广,目前这项工作尚未开展。但我院已经在中德项目以外的教学中推广项目的理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七、中德项目特色
1)能级递进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引入德国课程体系,最大的特点是能力递进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德项目所使用的课程体系是由德方奥迪公司牵头开发,并由中方相关负责人进行中国化,又根据我院实际进行了创新,较国内其他课程体系有了全面的创新。并根据课程大纲,构建了能级递进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突出特点是系统全面的吸收了德国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精华。表现为:由外围到核心;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新手到专家。
2)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在项目教学中,全面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任务引领、工单引导、问题导向”开展教学。所有教学内容都来源于4S店的客户委托,学生学习目的性、主动性更强。在上课过程中,课堂主体是学生,他们能够针对新的问题出现做到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工作计划,最后实施维修检查。对于教师,教学中的角色明显发生了转变,由之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课转变成由教师主持、引导的教授方式,教学注重理论实践结合,教师更关注学生学到多少而非自己教了多少。通过教学,教师教学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5S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维护教学设备的意识等也得到了加强。另外,行动导向教学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促使他们主动要求下企业、进车间,以熟悉实际生产环境,提高操作技能。
3)体现能力的课程培养
在实施中德项目过程中,我们的专业课程考核也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前的专业课程往往是笔试,或是笔试附加实操,而项目的专业课程考核体现出了四个特色,即任务考核与成果展示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素质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任务单的考核贯穿于任务实施的整个过程。
4)突出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专业能力(一般操作技能+16个综合技能)、方法能力(规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结果展示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个人能力(独立工作;责任心;持久性;条理性)的培养。学生通过分组工作、自主学习,其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得到了培养。
5)能力导向的认证考核
学生的认证考核完全按照企业实际工作和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或处理客户委托的流程来进行,在处理客户委托过程中涉及到的能力,在认证考核过程中都会被检验,保证了通过认证考核的学生即能胜任实际生产岗位。
(6)持续改进的学校评估
德方开发的学校评估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的方案,它的目的不是评价学校“是否能通过评估”,而是帮助学校针对质量要素的内涵,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最终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7)广泛深入的校企合作
SGAVE作为新的校企合作平台,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增强了校际间领导和老师的交流;密切了学校与经销商的联系,拓宽了校企合作的覆盖面和高端品牌经销商跟学校的联系;学校通过SGAVE项目承担或申请到了数项院级、省级课题。
八、项目二期情况
2017年3月28日,教育部在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举办了“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二期理解备忘录签署暨启动仪式。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李海、大众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奥迪(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保时捷中国、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中德项目中方秘书处等机构(公司)代表、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副会长张进伟、德国驻华大使馆、全国25所合作签约的高职院校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会议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欧洲处处长张晋女士主持。
SGAVE项目第二阶段(SGAVE 2.0)的基本内容为:学生认证考核与学校评估的主导方转为中方;经销商深度参与项目;寻求新的项目合作伙伴;借鉴机电维修项目建立车身维修专业体系。本土化将作为SGAVE 2.0的工作重点。图11为项目二期启动会现场。

图11 项目二期启动会现场
九、新生如何加入项目
在新生入学后,学院将在不同场合宣讲项目的基本情况、特点、要求等,然后组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自愿报名,按报名情况分配给统招生、单招生、三校生适当名额,按高考成绩、单招成绩或三校生入学考试成绩择优选择100余名学生参加理论考试,再根据理论成绩,选拔75名优胜者进行实操考试,而后选出50名优胜者进入面试环节,最后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经理面试选出最终的30名学生组成中德实验班。进入中德班后,学生将按照中德项目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参加中德项目的学生将不再额外收取任何费用。
十、中德钣喷项目
目前,学校正在建设钣喷实训中心,待条件满足后,将适时开展中德钣喷班。